未来阴影,出自 Michael Nielsen

原文:Shadows of the future, after Michael Nielsen (andymatuschak.org)

现如今,有很多创新性的研究和艺术资助计划,提供奖学金和资助。关键问题是,这些项目结束后并没有一个可行的后续资金支持机制。如果资助期限较短,比如两年,那么资助接受者可能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思路中。心里总觉得,他们得留有后路,以适应传统的资助模式。这种顾虑,Michael Nielsen 称之为「未来阴影」。

为了避开这些阴影,Donald Braben 承诺进行长期的资助(我记得是十年)。他的观点是,如果一个想法能成功,那么在这段时间内,对主流机构来说,这个想法至少会显得有点成效。虽然我不认为这完全解决了问题,因为有很多发现需要好几十年才被认可,或者在十年内完成但需要很多年才得到重视。当然,这种做法多少有些帮助。

在我自己的工作中,这个问题特别棘手:因为我处于一个相对独特的资助情况,很难找到合作伙伴。这种情况也没法轻易复制。虽然我可能能为别人找点临时的资金,但他们都得面对「未来阴影」。说实话,即使在 Patreon 这个平台上干了两年半,依然感觉未来充满不确定性。这段时间根本不足以让我觉得长期收入是稳妥的,特别是这还是个新事物。

当然,像我这种与科技界有些交集的人,确实没那么多后顾之忧。我总能找到份高薪工作。对我而言,真正的威胁是「不得不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」,或者就是「不得不从事非自主性的工作」,而不是「你将面临财务崩溃」或「你不得不重新开始职业生涯」,这些更多是自然科学家才会面对的压力。


问:举一个「未来阴影」的例子。

答:一位想要支持新科学研究的资助者,试图让人们加入一个非常规的机构,但只能承诺三年的拨款。受资者因为没有长期的出路,不敢全心全意投入到这个新模式中,他们不得不在旧体制里留后路。

参考文献

2021-08-22 的对话中,Ben Reinhardt 首次向我介绍了这个概念。